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宏達電(2498)投資人 就是死在風聲


隨著法說會、股東會旺季將至,翻開報紙可見到滿坑滿谷的「法人表示」,這些法人在上市櫃公司與茫茫股海中,彷彿擔任著海上明燈的角色、指引投資人方向,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法人報告、財經新聞是股民投資時賴以評估的來源,勤奮的記者會深入詢問公司業績成長緣由、推敲言論真實性,致電分析師查證、討論,但有些記者也可能受制當日稿量、時間等因素,有聞必錄,淪為公司傳聲筒或抬轎者,無形中導致投資人誤信、套牢。

就像國內陸續爆發多個炒股弊案,包括喧騰一時的盈正案、普格案、胖達人案等,或是有基金經理人與股市作手聯手炒股、坑殺勞工權益的勞保基金,甚至是公司與作手合謀炒作自家股票牟利,這些案件牽涉的皆是上億資金。

還有就是之前發生的,宏達電在2日股東會時,王雪紅還表示看好宏達電,三天後卻宣布大降本季財測,市場錯愕之餘,質疑宏達電手機銷售成績不佳,並不是在三天內發生,不少問題都是宏達電經營層「早知道」,卻沒有在股東會告知,也沒有提出有效因應策略,造成股價直直落,股東抱怨聲連連。

因此若全盤相信法人二字,等於相信風聲,在新聞氾濫成災時,若不懂得辨識,等於落入陷阱而不自知,所以「法人表示」可以從三大陷阱來看:

(1)有時只是企業編撰的用語、記者筆下的幽靈,是公司欲說還休的因應策略,卻無法斷言對錯。因為確實有些公司是秉持與媒體為善之念,沒有數字的財經新聞顯得空泛不真實,只是即便有了數字,同樣真假難測。

(2)來源不明,若非公司所說,有可能是記者撰稿時自行編個「法人表示」四字,來個見山不是山。當然,也可能是記者確實收到法人寄的報告,但來源不能公開,只好如此帶過。

(3)即便有報告也未必可信,某位法人曾說,企業招待他們出國參訪、看廠也是常見的事,但報告可信度依撰寫者而有不同。資本市場裡,公司出錢找法人寫報告一說亦有人在,價位從十多萬到上百萬眾說紛紜。

   在股市裡「風聲」也算是不可或缺的,但究竟是捕風捉影、還是風起雲湧,「法人表示」四字與政治版的「據消息人士指出」一樣,多少企業曾高舉多元或轉型大旗,創造本夢比,讓散戶做了一場紙上富貴的大夢,因此「切勿聽信法人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