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製造業的未來式-機器人

全球製造業開始啟動一波新的工業革命,
根據研究機構數據顯示,
全球智慧工廠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預估今年將正式超越1800億美元,
其中又以
工業機器人與自動化製程所佔的市場規模最大

全球工業化的幾個重要里程碑,
1.  第一次工業革命,
蒸汽為生產動力,
將生產方法從手工推進到機械製造。

2.  第二次工業革命,
使用電力提供機械動力,
改變了生產線的裝配方式,
最大的效益是提升產能。

3.  第三次工業革命,
製造設備的數位化,
讓工廠自動化普及,提高效能,
主要是由德國及日本採用數位技術推出分散式控制系統。

4.  德國率先提出工業4.0概念,
以智慧整合感控系統及物聯網做為基礎,
簡言之,
就是把製造的自動化加上資訊的智慧化整合在一起。

目前各國均把智慧工廠當作未來製造業的大方向,
推出相關政策:

一.德國〈工業4.0
將智慧整合感控系統及物聯網導入數位工廠的現有架構中,
以機器人為焦點,
打造人機偕同的作業環境。

二.日本〈日本工業4.1J
建立一工業的閘道器進行工廠數據收集,
透過NTT Communications的平台進行資料的傳輸與數據的存取。
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工廠或大樓連接起來,
以實現一個可綜合進行安全的資產管理、消耗部件訂購管理、遠端服務、高級控制技術支援等的環境。

三.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劃〉
發布「再工業化」政策,
推動「重振美國製造業政策架構」、「美國競爭力再授權案」等配套,
投資22億美元發展先進製造夥伴計劃,
目標重新取得製造業領先地位。

四.中國〈中國製造2025
十二五計畫為主,
涵蓋7大戰略新興產業中的智能製造裝備,
今年3月並推出中國版工業4.0戰略。

五.韓國〈製造業創新3.0
2014年推出「經濟革新3年計劃」,
透過資訊技術、軟體、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整合,
導入智能生產概念,
2020年實現10000家智能工廠的目標,
並擬投入1兆韓元鼓勵政府與民間廠商合作,
將成果擴及中小企業。

六.台灣〈生產力4.0
3C、工具機、金屬加工、食品、物流、醫療、農業等7大重點領域帶頭示範,
導入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等關鍵元素,
2024年製造業拼人均產值超過1000萬元

日本自動化設備已經很成熟,
並且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輸出國。
中國大陸企圖心強大,
數據顯示,
大陸的製造業人機比例是每1萬名工人只有25台機器人,
相較全球平均水準60台,
需求的空間很大;
過去被視為世界的製造工廠,
未來要提升競爭力,
引進智慧化製造設備勢在必行。
因此,
中國製造2025的大規劃,
已把自動化製造
升格為國家長期發展策略扶植的層級。

台灣企業在製造業全球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除了眾所熟悉的
上銀2049〉、F-亞德1590
在機器人產業發展多年外,積極切入努力耕耘的
台達電鴻海
集團也逐漸嶄露頭角;
尤其是
鴻海,
可望扮演台灣自動化製造的先驅,
近幾年的研發已看到成效,
美國專利公司甚至指出,
鴻海已名列美國前四大擁有製造和組裝用途機器人專利的企業,
僅次於應用材料、IBM和本田;
月前推出的Pepper機器人,
創下千台1分鐘賣光紀錄
後續發展令人矚目。
台達電

則在高階工具機方面已經能做出控制器、伺服驅動器、主軸馬達等,提供全機系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