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外資並未外逃 多頭枕戈待旦




近來出口連衰、全年經濟成長率保2破功,而其實台股股價、指數與台灣產業、經濟發展步調與方向有關,自1989年大陸開始市場經濟後,進行所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台灣企業就開始轉往大陸發展,而台灣經濟就在1990年,達到第一波國際化與產業外移前最高潮,而金融市場的先行指標台股,也在19902/12登上12682點,之後就未曾再創新高。

因此有人說1990~2003年,長達約14年時間,是台灣經濟景氣大調整期,其中經歷銀行業全面開放,金融業為求生存,將不動產與消費金融大肆放款,導致之後造成消費者卡債、房地產市場不景氣、不動產不良債權大增,所以在1997年時政府曾降低金融業者營業稅率,並且訂定卡債破產者重生方案,也成立不良資產收購機構,對於大陸方面投資則由以往的戒急用忍,改為逐漸積極開放態度。

如果以台灣目前金融市場來判斷,股市雖下跌,但以兩種情況看來,外資資金其實並未外逃

(1)並未有大清倉跡象:

雖然台股由4月下旬10014點跌到今日的8021點,但並未有外資大清倉跡象,這與東南亞國家金融市場看來略有所不同,因為這些新興國家,他們的股與匯、債市多是同步重跌,國家債券殖利率多是上揚,投資在這些高收益債的共同基金,已明顯出現帳面價差虧損,但台灣同一年期國債殖利率卻是大跌的,因為景氣急速衰退,投資性資金大多轉到公債市場,台灣10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由20155/41.67%,下跌至8/101.23%

(2)轉公債市場避險:

雖然台股遭逢顯著賣壓,也跌掉一大段、但外資並沒有大逃亡跡象,以過去一兩季以來,外資在台股中售得的資金,像其他國內投資機構一樣,大多也躲到政府公債市場中去避險了。

前面說到在2003年以前是台灣經濟景氣調整期,到了2004年台灣跟隨全球景氣復甦恢復,但台股指數,卻未隨當時全球景氣好轉時超越歷史高點,對萬點行情也只是曇花一現。


    就如台股在2012年歐債危機前,最高是在20112月初來到9220點,而最近一次的高點10014點的起漲點,若是在2012年的67296點,以台股這一波假如還有攻戰新高點能力,則回檔就應在8655點前後止跌,但台股已經跌到8021點,這是不是就是大家所說的假跌破,不過以資金沒有外移來看,外資也許正在尋找、等待台股下一波多頭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