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生醫產業的新商機與利基市場


除了藥物和醫材族群,
生醫產業還涵蓋了照顧民眾健康所衍生的商機,
這些商機的各個次族群分別擁有不同的利基點,
由於創造營收與盈餘的爆發力不同,
相對的市場給予的評價也有差異。

一般新藥
取得藥證通常都是10年起跳,
快速取證捷徑大致是4-5年時間就可取得1張類新藥的藥證,
然後展開商業授權或銷售,
於是產生兩大利基市場,
一是包覆藥物的『載體』,
一是尋找新適應症的『老藥新用』

載體主要是應用不同材料來包覆藥物,
達到降低藥物的副作用,
延長療效的另類價值。
例如
一般抗癌的化療藥物毒性相當強,
在還沒有殺到癌細胞就已先催毀人體免疫系統,
市場上有一類公司利用載體包覆藥物,
降低藥物的毒性與副作用或延長藥效,
再對外授權收取權利金和藥物上市後銷售分潤;
有時在臨床2期或3期失敗的新藥藉由載體包覆後,
也有機會起死回生。

載體的主要兩大技術各有代表公司,

1.  台微體(4152)/微脂體技術的代表
目前產品線相當豐富,
9個產品分別進入臨床與等待授權。

2.  原創生醫(6483)/聚乙二醇載體的代表
包括A01抗輻射藥物,
屬於預防性用藥,
有不少新藥公司靠著載體技術來降低藥物毒性與延長藥效,
提升病人存活期,
智擎(4162)的胰臟癌藥、
杏國(4192)的三陰性乳癌藥、
藥華藥(6446)B肝與C肝用藥等。

『老藥新用』也是拿到藥證的另一捷徑
主要是利用新劑型、新傳輸途徑和新『適應症』作為藥物開發策略,
拿已上市藥品,
沿用原本的臨床前和臨床資料,
減少新藥研發過程所需要投入的時間和資金,
甚至可以跳過臨床1期的安全試驗,
直接往2期的有效性臨床邁進。

從目前幾個成功案例來觀察,
台灣新藥公司規模往往比較小,
這類利基型市場與商業模式會是藥廠未來發展的一大重點。

『老藥新用』族群有剛上櫃的
景凱(6549)
利用過去解酒癮和毒癮的藥物,
尋找到抗發炎的TLR4機制,
新適應症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和慢性肝炎,
進度相當快;
杏國(4192)
利用臨床的高血壓藥打造新適應症乾式黃斑部病變等。

 
另一利基市場是醫療服務
台灣尚未通過醫院公司化,
一般醫院與診所無法直接掛牌上市櫃,
因此醫院診所想要拓展業務據點或籌資,
只能另外成立管顧公司將醫院的營收轉化。

依目前醫療環境來看,
醫院診所收入並非高利潤,
所以要用長投的角度看待此類個股
目前上市櫃醫療服務公司有:

  1.
盛弘(8403)/
健檢、長照、醫療、醫療物流〈敏盛醫院背景,兩岸醫療服務指標〉

  2.
佳醫(4104)/
洗腎、長照、醫美與醫療〈多角化經營,結合對岸國藥集團〉

  3.
康科特(6518)/
醫療、醫材〈醫院與診所間的藥流、醫耗材、管顧與租賃〉

  4.F-
馬光(4139)/
醫療、中藥買賣〈取得大陸醫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