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國際滙市未來方向?




全球金融市場自1月初
人民幣暴貶、油價崩跌,全球股市
創下歷史最慘澹的開年3周跌幅,
之後
在歐洲央行再度釋放寬鬆言論後,
市場恐慌情緒始止穩;
接著

美國聯準會表示維持利率不變,
且會後聲明偏向鴿派,
然後日本央行破天荒的負利率政策傳出,
才使得全球股市同聲慶賀大漲。
造成市場忽冷忽熱的主因之一,
是去年12月的美國升息循環,
引發了後面的全球市場動盪
便宜的資金不再,
而為了保住自家的經濟,
全球央行各顯神通。
 
日本央行
20134月開啟大規模的QE
雖短期內擺脫過去10幾年的通縮狀況,
並實現推動經濟成長,
20144月上調消費稅後,
對經濟產生了負面拖累。
新近CPI數據仍沒有改善,
加上
政府債務赤字持續暴增至佔GDP 230%的高水位,
龐大的利息支出讓政策寬鬆方向
是不得不為的不歸路。

 
全球金融市場的問題難解在於,
理智的做法應該是
停止寬鬆讓資產價格回歸正常,
但這必定會經歷相當長的陣痛期,
但現今市場主流的看法則是,
希望延續這場無止盡的資金派對,
至於
後果就等到寬鬆這個毒藥的藥效退了再煩惱吧!
 
全球主要央行資產負債表自2003年的3.56兆美元,
飆升至現今的17.5兆美元,
其中
最大的轉折是在2009年各國央行印鈔救市後,
QE與寬鬆已成為全球央行的救市寶典。

 
今年全球金融市場動盪情況恐加劇,
主因於
全球主要央行對貨幣週期有不同想法
目前全球5大央行中
僅美國進入升息循環,
若以實質利率觀察,
要回歸貨幣正常化未來仍有升息的可能;
寬鬆態度最明確的是
歐日央行,
若通膨率持續下滑,
不排除有繼續擴大寬鬆的可能。
中國人行
因面臨人民幣貶值壓力,
利率政策操作謹慎,
不敢給與市場過度寬鬆的預期,
是貨幣政策週期最難判斷的央行。

 
事實上,
全球央行去年上半年有多達33家進行降息,
但下半年多數選擇按兵不動,
甚至部分新興市場央行轉向升息,
最大的原因為
防堵資金外流
各央行在面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
已很難像過去一致採取寬鬆的態度。
現今的舉債實則透支未來的信用,
央行的寬鬆政策也正在透支未來股市上漲的動能
若全球基本面沒有好轉,
股市的反彈恐是短暫。

全球5大央行貨幣政策方向如下表。
地區
現在通膨率
目前利率
實質利率
貨幣政策階段
美國
0.7%
0.50%
-0.20%
預期下半年再次升息
歐元區
0.4%
0.05%
-0.35%
可能延長QE期限或擴大規模
英國
0.2%
0.50%
0.30%
不一定會升息
日本
0.2%
-0.10%
-0.30%
意外實施負利率
中國
1.6%
4.35%
2.75%
降息降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