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電影『大賣空』的啟示

2005年全球股市走出科技泡沫化的陰霾,
在低利率的環境下,
市場呈現一波強勁的主升段,
整個金融市場瀰漫著一股樂觀的氛圍,
然而幾個在金融界不算大咖的操盤人
卻發現了榮景背後衰敗的可能,
察覺了大銀行和信評機構,
甚至是聯準會都視而不見的房貸危機。

影片主角
以各種衍生性金融工具與整個金融體系對作,
進行一場大賣空,
期間遭遇基金公司老闆的阻撓、投資人不信任,
甚至
是夥伴間因焦慮帶來的龐大壓力,
但都沒有削減這群先知想要放空房貸市場的決心,
因為他們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真相,
最後成功的以反向操作手法,
獲取了大筆利益

他們是怎麼發現『真相』?
首先是發現房貸中的壞帳結構,
看了所有和房貸相關債券的合約與產品細節,
並一筆一筆計算,
不但算出違約率與債券價格的關係,
更算出房價變化與違約率連動的關聯性。
甚至算出,
2007年只要銀行的合約到期,
房貸市場就會開始崩壞,
因此,
提早開始
要求各大銀行客製化與房市對賭的金融商品。
這樣的行為不被大家接受,
因此與基金老闆反目,
基金績效也一落千丈,
但事後證明,
他們還給投資人的是超過400%的績效回報。

實地走訪
美國房市交易第一線與銷售次級房貸的經理人深談,
也參加相關的研討會,
了解產品銷售結構後,
他們發現這個大幅槓桿的衍生性商品,
層層包裝過後的外殼,
其內涵實是禁不起一擊的

在詭譎多變的金融市場中,
這群人看到了連政府都沒看透的金融危機,
基金公司老闆質疑
『如果高盛和聯準會主席都不認為有問題,我們憑甚麼認為自己有過人之處?』
這也是為何次貸風暴發生前,
大家仍然過於樂觀的原因。

市場大多頭跟大空頭的發生往往僅是一線之隔
大空頭總是在大多頭過後,
大多頭也總是在大空頭之後來臨。
從波浪的角度來思考,
初升段通常在股市空頭過後,
這時只有熟知公司營運狀況的公司派願意進場,
法人還在忙著收拾殘局,
散戶早已斷骨傷神,
元氣大失,
遑論投資?

進到主升段,
法人開始進場,
散戶慢慢回神,
這階段法人操作績效大幅回升,
因此
樂觀氣氛開始蔓延,
有膽識的投資人此時也敢於進場。
到了末升段,
法人為招攬資金,
加上
媒體與整個金融體系貪婪的共犯結構推波助瀾,
散戶被造神的虛幻帶入市場,
這時任何的提醒與警示
都是阻撓賺錢的絆腳石,
市場瀰漫著樂觀氣氛,
沒有人接受風險已悄悄的到來。

2005-2007年台股市場多頭氣盛,
投資人只怕慢了腳步賺不到錢,
不相信股市會有跌的一天,
同樣的場景也在陸股發生,
2014-2015Q1
陸股推升的速度與幅度都令人匪夷所思,
投資人同樣不相信股市會跌而前仆後繼。

歷史總是不斷重演,
人性永遠不變,
金融是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
金融投資更是人們必須面臨的重要課題,
鑑往知今,

值得我們學習與深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