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人在天堂錢在銀行,倒不如破產上天堂

----------------------------------------------------------------   

結論:

人在天堂,錢在銀行

有錢花不到,所以世間的錢就像遊戲天幣


要『能花』才叫做『錢』


『不能花』就是一堆『數字而已』


把錢留給子女,是中國人的傳統


所以算命常說:『你好命』就是指祖上有德(=財產)


勞碌命雖然不好聽,但卻是靠自己打拼出來


所以觀念會隨時代改變


命好不好是由自己觀念決定

----------------------------------------------------------------------


在東西方的文化當中,對於子女的態度一直存有許多的差異性。舉例來講,近期吵得很火熱的免試入學議題,新聞中有段時間持續報導父母對於子女的愧疚,像是基測分數很高,原本預計可進入第一志願但因為作文比序的與扣分制度的關係,只好含淚填寫排序較低但有把握的學校。

彷彿,子女沒能上第一志願整個人生就被摧毀,而這摧毀者居然是自己的父母這所反應出的便是一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體制理念,沒有好的學歷 = 沒有好的未來。反觀在國外的教育理念就不是這麼一回事,像在芬蘭所倡導的是動手與自主學習、專業技藝導向,學歷是一種參考更重要的是你能做出什麼東西。

而在美國也是類似的作法,校園是一種充電場所,鼓勵學子能往外走走看看,所以我們不乏能看見許多外國的年輕面孔,在台灣旅行或是透過教會安排來台幾年的時間學習在地文化後,再重新跟校園接軌補完學業。在歐美的觀念裡面,學歷不是決定人生的唯一指標。反觀亞洲地區則是十分的看重個人學歷的高低。

而在財務的觀念裡面,兩者的差異也是十分的顯著。亞洲是一種「家族傳承」的理念,父母會將理所當然的將自己所有的東西傳給下一代,這所反應在企業經營上則是眾多的公司都有著家族經營的影子,像是台灣著名的台塑集團、頂新集團、統一集團等,都是相同概念的延伸。

國外則是專業經理人導向,企業開始運作了便將控制權傳給更適合經營的專業經理人自己則是退居幕後享受股權所帶來的收益。在財務分配的想法則是常見幾種方式:
  1. 1.      只留少部分給子女,避免子女因繼承過多的遺產而不努力
  2. 2.      成立公益基金會,將遺產全數轉入
  3. 3.      不留遺產給子女,子女要自己打拼人生

當然金錢的多寡會改變處理的方式。但其中第三個想法卻是很值得參考與深思,筆者在早年曾經讀過一本國外的理財觀念書籍,其中所強調的只有五個字「破產上天堂」。書中講的理想世界是當一個人結束一生時也剛好將自己這一生所積蓄的金錢通通花光光,不留一分一毫在這個俗世間,這是何等的理想境界,這也是我們一般人難以想像的。

反觀在台灣常聽見的新聞是父母多是辛苦一生,將資產留給自己兒女,而兒女不久便將遺產揮霍殆盡。這樣也不過是將自己原本應得的享受轉讓給子女而已,但這樣一來卻是將自己照顧子女的善意轉成殘害子女的荼毒。人皆有怠惰之心,生活一旦衣食無缺變容易失去努力的動機。古有言之「寒門出孝子」倒是很少聽見「朱門出孝子」,這也是一種對比的寫照。

仔細想想,若能在有生之年努力工作並盡情的享受自己的財富,而不是自己辛苦一生到頭來卻是將自己應得的享受轉給子女們去享受,這才是一種人生的真實禮讚,也不枉費人生精彩的走一回。
<文章來自:股魚網-不看盤的投資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